您好!欢迎来到西安老龄产业网~

手机站

App下载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孝老爱亲 > 孝老爱亲家庭

”张守琴:孝老爱亲扬美德 满分儿媳诵佳话

所属分类:孝老爱亲家庭 阅读次数:1676 发布时间:2024-05-31

张守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五人,在她年幼时家庭经济较为困难,她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十分辛苦。婚后,她作为长嫂,在兄弟中起带头作用,不攀不比,尽心尽力尽责,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。在公婆眼里,她是“贴心小棉袄”;在侄女眼里,她是“了不起的婶娘”;在爱人眼里,她是“家中的主心骨”。

一提到张守琴,左邻右舍都会竖起大拇指,称赞她是一个好媳妇、好婶娘。她的婆婆卜翠兰也常说:“儿子多不如有个好儿媳。”面对诸多称赞,张守琴总是笑着回复:“我只是在尽儿媳、妻子、母亲、婶娘该尽的责任。”

悉心照顾,用爱铺满孝心路

2003年张守琴的公公检查出食道癌,由于小叔一个人带着女儿,照顾公公的任务就落到了张守琴身上。在照顾公公的过程中,张守琴主动开导公公,陪他聊天,从不抱怨一句。

“爸,今天好些吗?”“爸,今天你想吃点啥?”十年来,张守琴没和公公发过一次脾气。每天,公公都能看到张守琴关切的笑脸,听到张守琴体贴的问候。儿媳的一片孝心不仅让公公十分感动,也让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。“谁都有老的时候,老人一辈子都在为子女操劳,我们做儿女的也要为老人多考虑考虑,而且照顾好老人,本来也是我们儿女应该做的。”张守琴说道。

无私照顾,婶娘如母情似海

“婶娘待我最亲了,她从小就一直照顾我。非常感谢二十几年来她一直把我当亲闺女一样看待!”刚生完孩子的赵静说道。

“乖,别哭别哭,今后婶娘带着你,无论什么时候,我都是你最亲的人。”赵静的母亲在其2岁时便离家出走,只留其父亲一个人照顾。在赵静年幼时,张守琴十分心疼侄女,所以把她带回了家,多年来始终视如己出。面对婶娘如母的深情,成年的赵静心中充满爱和感激,当谈及她对张守琴的看法时,她告诉记者:“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,谢谢婶娘多年来的悉心照顾,谢谢她的视如己出。”

相濡以沫,平淡生活也精彩

因张守琴把侄女领进自己家门,家庭的开支也逐渐变大。当她担心丈夫或有不满时,其丈夫却反过来安慰她,“我们日子过得紧巴点没事,钱没了可以再挣,侄女不能不养。”丈夫暖心的话语抹去了张守琴最后的顾虑。作为长嫂,她对丈夫的三个兄弟以诚相待,对双方父母孝敬有加,对兄妹的子女视如己出。其丈夫经常和邻里说:“因为有她的支持,我们这个家庭才能越过越好。”

张守琴夫妇在结婚三十年里一直互敬互爱、和睦相处,很少发生争吵、打闹,不仅对长辈尊敬、孝顺,与邻里之间也真诚相待、互帮互助,受到众多乡邻的敬重。“幸福不是为有钱人设定的,生活是靠自己的领悟,心态很重要。”在与记者的交谈中,张守琴笑着说道。

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,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。几十年的生活,使张守琴更加深深地理解了“孝顺”的含义。“作为儿女,要做到尽善尽美的‘孝顺’是不容易,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,用心付出,就终会有回报。”张守琴说道。

在她的带动下,家里的小辈们从小就养成孝老爱亲、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行,“她是孝媳、是贤妻,她在用自我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”左邻右舍也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以她的家庭为榜样,树立起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。

    点赞

    收藏关注

    星级: